从演总统到当总统?乌克兰第六位总统是喜剧演员!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局面?
乌克兰大选已经尘埃落定,曾经在电视剧《人民公仆》中与寡头和权贵正面对决的“瓦夏”泽连斯基走下荧幕,成为了乌克兰独立以来的第六位总统。这不仅是从戏剧到政治的跨越,也是乌克兰民主、开放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。接下来,“瓦夏”总统要面对现实中的挑战,这或许要比剧中困难得多。
纵观整个选举过程,泽连斯基可谓“一黑到底”。从最初的不被看好到支持率一路飙升,再到最终获胜,泽连斯基靠的不仅仅是《人民公仆》电视剧的宣传效应,其在整个竞选过程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。
2014年危机爆发以来,乌克兰国内逐渐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社会思潮,即普通民众对传统精英厌恶情绪上升。2014年初的大规模抗议“迈丹”激起了民众对彻底改变国家政治生态的热情,希望亲西方势力上台后能够“一劳永逸”地解决困扰乌克兰多年的“向东还是向西”的问题。人民天真地以为,自己通过抗议和流血换来的政权更迭,能够让他们过上欧洲人的生活,至少也能使自己的腰包不至于继续干瘪下去。民众还寄希望于总统波罗申科真的像其竞选承诺中所说的一样,将自己的企业出售,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国家。
然而,就像2004年的“橙色革命”一样,乌克兰民众的改革热情再一次被浇灭了。经过总统和议会选举,“旧精英”依然控制着国家政权,控制经济命脉的寡头依然在攫取着国家利益,并暗地里干预着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,一些寡头干脆直接成为了地方领导人。此后两三年,乌克兰的改革走走停停,西方的援助与经济的恢复对于整个国家的振兴似乎是杯水车薪。而至于普通民众,生活质量几乎与危机前一样,甚至还更差了。不仅如此,疗养圣地克里米亚“回归”俄罗斯,东部顿巴斯地区也陷入战火,死伤数万人。亲西方派积极推行欧洲一体化,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与免签协定,希望乌克兰早日成为欧盟成员国。但实际上,欧盟面对体量如此大的乌克兰难以接纳,俄乌之间的对抗更使得本身就自顾不暇的欧洲担忧会陷入“战争泥潭”。
在这种背景下,民众对于当权者的不满与不信任情绪逐渐累积,政府推行的任何改革都会遭到批评,这种批评又使得政府不敢对经济、民生等领域“用猛药”。久而久之,形成恶性循环。在总统选举之前,民调显示只有23%的受访者对总统保持信任,而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仅为19%,议会的信任程度甚至只有12%。
对于总统、政府和精英的极度不信任使得民众寄希望于出现政坛新面孔,他最好与寡头“划清界限”,自己也不从事商业,未被腐败所污染。如果此人拥有良好的形象与个人魅力,民众将更加信任他。
泽连斯基虽然直到总统选举之前才为国际社会所知,但实际上他在乌克兰甚至独联体地区已有不小名气。作为一名媒体人,泽连斯基拥有足够的曝光率,他此前的所有作品与电视节目都可以作为其竞选材料,这为他的竞选宣传省了不少力气。过去十多年里,泽连斯基在电影、电视剧和讽刺喜剧中的表演让公众对他十分熟悉。更为重要的是,他所擅长的正是抨击现有体制的讽刺喜剧,观众在欢笑之余,对当权者的厌恶又加深了。
《人民公仆》这部电视剧中,泽连斯基扮演的总统面对寡头和腐败政客毫不留情,全力维护普通百姓的利益,这不仅提高了他的知名度,还让人们自然地将他与剧中的人物联系在一起。在许多民众看来,他这种辛辣的批评,就是在揭露政府的虚伪和双重标准。几年来政府宣称“欧洲价值观”,却继续纵容腐败,暗箱操作。政府宣扬反俄,当权者却依靠在俄罗斯的企业为自己牟利。泽连斯基的这种嘲弄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。在他宣布参选后,民众自然希望他能像《人民公仆》里的“瓦夏”一样铁面无私,向寡头宣战,即使这有一些混淆了戏剧情节与现实。
当权者的贪婪腐败,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停滞不前成为了“天时”,泽连斯基自身的良好形象和荧幕经历成为了其参选的“地利”,再加上民众不断发酵的情绪即“人和”的推波助澜,泽连斯基以高支持率当选,就显得不那么戏剧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