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娱乐八卦

高密康城书院(高密康城书院成绩查询)

2022-12-11 娱乐八卦 1065 作者:网友投稿

汉灵帝中平五年(公元188年)初秋的一天,一辆席棚牛车在一群读书人的跟随下,朝着树木葱郁的不其山走去。牛车上坐着一位60岁出头的长者,他就是郑玄。

郑玄(127-200年),字康成,北海郡高密县(今山东省高密市)人,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,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经学大师。

原本在北海(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的东南部)讲学的郑玄,因徐州的黄巾军攻陷了北海,只好到不其山避难。

新世纪后建成的"崂山康成书院"

不其山在今天的青岛市境内,即崂山。有人指出位于青岛市惜福镇的铁骑山才是名副其实的不其山。到底哪个说法对,已无从考证。"不其"二字后又成为县名、侯国名、乡名,从一个侧面见证了青岛市的历史变迁。只不过,"不其"之名如今和许多青岛市区内的老地名一样,不再为人所用。

这座小山虽然没有多少景致可言,却因郑玄的到来,一度被尊为名山

在不其山下,郑玄结庐讲学。随着时代变迁,这些建筑已不存在。明代人为纪念他,才建了这座书院,并以他的字"康成"命名。明正德七年(公元1512年),时任即墨县令的高允中因敬慕郑玄为人,在郑玄筑庐授徒的地方,建起了书院,并以郑玄的字"康成"命名,"康成书院"正式成立。

在当地民间,流传着许多有关郑玄的逸闻传说,不仅表达了人们对这位经学大师的缅怀之情,从中也能感受到当时的学术氛围很浓厚。最有趣的一则莫过于"书带草"。

传说郑玄经常到庐舍附近的野地采集一种草的叶子,然后编织成带子,用来捆书。这种草的叶子又宽又长,十分坚韧,因郑玄用它捆书,被人们叫做"书带草",又称"康成书带"。

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慕郑玄之名,曾专程到不其山寻访康成书院,作了《不其山》一诗:"荒山书院有人耕,不记山名与县名。为问黄巾满天下,可能容得郑康成"。

顾炎武在这首诗里既没有描写山光景色,也没有提及自己游览时兴致如何,只是说郑玄曾在这里耕读,并发问当时起义的黄巾军能容得下郑玄吗?

书院内环境幽雅舒适

这一疑问的背后是有历史背景的

据《后汉书》和《后汉纪·献纪》的记载,建安元年(公元196年),郑玄在回老家高密的路上,遇到了大批的黄巾军。但是,黄巾军却对郑玄十分尊重,见了他都要以礼相待,并且约定好不去破坏高密。

在那次社会大动荡中,郑玄没有死于非命,他教书的地方也得以保全。人们说顾炎武借这首诗表达的是自己以学术报效天下的宏愿,就像郑玄一样

不少史书中对康成书院有所描述,大意是说书院的房舍坐北朝南,占地约有一亩地的大小,屋外砌有院墙,院内向阳开门。院内种了不少松柏,一棵棵高耸入云,好似巨人撑起的大手;墙根处栽种了一片紧挨一片的竹林、梅林,间或有些菊花做点缀,显得清雅幽静。房舍3间,檐下四根木柱撑顶,柱基基座为青石鼓形,木质门窗平开,并雕有流云图案。

现在,我们见到的康成书院,则是21世纪后另择新址建成的,在崂山南麓,更名为"崂山康成书院"。新的书院仍然是开展学术研究、传播学术思想的地方,至今举办了不少与儒学有关的研讨会,在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。

关于我们

京山生活网,是京山人在线互动交流的社区论坛,提供京山本地化的吃、喝、玩、乐,衣、食、住、行,购物娱乐、交友婚恋等生活新闻资讯,为京山人打造一个纯净的网络平台。

最火推荐

小编推荐

联系我们


Copyright Your bbs0724.com Some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鄂ICP备15020773号-7
网站所载资料并非有意侵犯您的版权,如需删除投诉,请邮件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